本文目录
南康客家方言有哪些特点(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瑶族有哪些神话传说南康古名“南垫”、“南安’,,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1995年南康撤县设市(县级市)。赣江上游章江中下游。地处北纬25028‘~26014‘24“,东经114。29’9‘,一144055’24“。东邻赣县、赣州市章贡区、黄金区,南连信丰、大余,西接上犹、崇义,北界遂川、万安。南北长8545公里,东西宽42.6公里,总面积1844.%平方公里。辖有蓉江、东山2个街道办事处,唐江、凤岗、龙岭等7个镇,赤土、隆木等12个乡。至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不包含潭东镇)为775138人。南康世居民族为汉族和舍族。汉族为主体,舍族所占人口比例小,而且在语言、风俗等各方面都与汉族一致。即使是在赤土舍族乡,也是汉舍杂居。南康汉族居民均为客家人,老客家人为多数,新客家人占少数①。2.2方言概况赣南客家话各地差别较大,县与县之间有差别,从语音角度来看,有些相邻的村落之间中上语音都有差别。从整体上来说,赣南客家话可以分为中心片区和环形片区两个大的层次。心片区包括南康、犹和崇义的东南部章贡区郊区、黄金区郊区、赣县、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这些县市区曾分属与赣州府和南安府,但是,其内部的差异不大,主要是语音上有些差别,内部基本上可以通话。中心片区的方言主要是唐宋及元明时期迁入的客。据《南康县志》载:雍正九年,东粤新民五一}一户入籍南康,,··…至今(指乾隆时)土著之民渐居J七少,外来之民「】居其多。据《客家赣州》统计南康等地新客家人占30%一40%。早一生声兴目冬鑫攀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家话,有少数地方是明清回迁的闽粤客家方言。而环形片区在中心片区外围,多与闽粤相连,其方言基本上保持了闽粤客家话的特点。南康少数地方如潭口镇一带是说广东河源的客家话,大\n:眼:除了指“眼睛”之外,凡是普通话的“孔”、“洞”之类的意思在南康话中都称作“眼”。讨:除了指“乞讨”之外,还表示“被动”,如“讨你吓了一惊”;表示“娶’,,如“讨老婆”。跌:表示“跌倒”,还由此引申出几个意义,表示“往下掉”,如“跌眼泪”;表示“家道衰弱’,,如“跌苦”;表示“遗失”的“跌了钱”:还有表示“丢脸”的“跌面子’,。 4、丰富的动词同义现象在南康话中,不同的动词与不同的对象搭配,表达的行为动作的意义是相同的。如:买:南康话中表示“购买”的专职动词是“买”,又有其他的动词表示“购买”。如“舀油买油”、“剪布买布’,、“捉猪买猪仔”、“捡茶买中药”、“捡豆腐买豆腐’,、“砍猪肉买猪肉”收:在方言中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动词是“收’,。不同农作物又用其他动词表示。如“摘木梓采摘油茶子”、“捡豆子采摘豆子”、“拔花生收花生”、“割油菜收油菜’,。第三章词法研究3.1名词3.LI名词的词缀南康话的名词有些词缀富有特色,常见的词缀主要是“老’,、“子”、“枯’,、“公”、“婆’,、“患子”等。(一)、前缀南康客家话名词的词缀主要有前缀成分“老”。“老”的使用很普遍,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某些动物,这与普通话的情况是一样的。但是,有些词语,则具有客家话的特色,如:老伯大哥老弟弟弟老妹妹妹老公丈夫老婆妥子老依表哥老庚结义同年老息对儿童的呢称前缀“阿”,在客家话使用的较为普遍,但是,在南康及其周边县中,则较少使用了。甲轰沪二久热绘毛在南康的个别村落中还零星使用这个前缀阿公\n钻”也会用作不表性别的无意义的后缀,如“矮钻”、“高枯气“公”除了做表示雌雄之别的后缀外,还能作为一个无意义的后缀词缀,用来构词。鼻公鼻子虾lh产]公虾雷公雷舅公舅舅猫公猫“婆”除了表示性别之外,还用作个别名词后缀,表示“大’。如:脚趾婆大脚趾、如:手指婆拇指。(3)、佬“佬”经常用来表示生理上有某种缺陷的人,往往有轻贱的意味。如:有Lm尹31手佬、瘸脚佬、鲤恤尹31佬小儿麻痹症患者、哑佬这个词缀往往表示的是男性,或者在性别不明时作为通称。如果说话人明知或者需要特别指出患者是个女性的话,则“佬”要用词缀“婆”取代。如“哑婆”、“痢痢婆”“佬”还经常作为从事某种手工业的人的职业名称词缀。由于封建社会手工业者受歧视,所以,这类称呼也含有鄙视的意味。例如:剃头佬打铁佬铁匠打石佬石匠算命佬撑船佬杀猪佬屠夫“佬”这个词缀还用来称谓表示非本地出生的人,国、省、县名称后均可附加后缀“佬”这也往往带有不尊重的意味。例如:美国佬日本佬广东佬福建佬赣州佬而表示某人为本地出生时,一般不用“佬”,而用“人”。如“冬生都系[h护3]唐江人呀冬生都是唐江人呀”“佬”这个词缀在南康话中,大多表示一种贬义。但也有极少用“佬”构成的名词能表达出一种亲密关系,应该是褒义色彩(这类词不能做面称)。如:舅恤、u313]佬妻弟叔佬叔叔董lia7勺佬父亲“佬”在南康话中,只能作为一个词缀用来构词。
1、天地洪荒的远古年代,在万山丛中有两座一样高大的宝山,相隔一里,对峙相望。左边那座叫布洛西山,像一个威武雄壮的男子;右边那座的模样则像一个拖着裙服的少妇,名叫密洛陀山。每年,这两座山互相移近一尺,经过995年,它们近了995尺,再移近5尺,两座山就要连在一起了。
有一天,即农历5月29日,天上突然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雷,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了两条缝,接着,从布洛西山里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密洛陀山里,走出一个壮实的女人,这一天就是一男一女的生日。后来他们结成了美满的夫妻,男的叫布洛西女的叫密洛陀。
他们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对勤劳智慧的父母,他们创造出世界以后,就让三个女儿各自外出谋生。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成了现在的汉族;二女儿挑了一担书去读书,成了现在的壮族;三女儿拿着密洛陀给她的一斗包谷、一面铜锣,到山里开荒种地去了。
从此,三女儿在山里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住在高山深箐,开荒种地,铜锣成了瑶族的传家宝。密洛陀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便叫三个女儿一起回来,对她们说:十月十六日是我的生日,到那时,你们来给我“补粮”。
他还特别嘱咐三女儿说:“你没有什么丰盛的礼物,到时候你只要酿一缸米酒,拿来给大家品尝,十月十五日你提前拿铜锣来闹场。”从此以后,瑶族就有“盘王节”,从十月十五日开始,到十月十七日结束。
2、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的赶鸟节。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
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等熬过了严冬,看到山桃花开了,伸动翅膀,飞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里人来了,就唱起欢乐的歌;看到妹姑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唱得更欢了,邀集伙伴,快来“会餐”!
这样,它们往往成群结队,飞如乌云遮日,落象黑幕压地,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了“稻草人”,飞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会儿,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样子了。
鸟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块心病。山地里没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钱水粮流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制住了鸟害,赏林九架,免税九年。”
扩展资料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796003人。
瑶族名称比较复杂,有自称28种,他称近100种。
有的自称为“勉”(“人”的意思),也有的自称为“布努”、“金门”、“瑙格劳”、“拉珈”、“炳多优”、“唔奈”、“藻敏”等等。
过去又因其起源传说、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而有“盘瑶”、“过山瑶”、“茶山瑶”、“红头瑶”、“花瑶”、“花蓝瑶”、“蓝靛蓝”、“白裤瑶”、“平地瑶”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
按照语言、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瑶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支系:操勉语的盘瑶支系,又称瑶语支系;操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瑶(包括布努瑶、白裤瑶、花蓝瑶、花瑶和部分红瑶),又称苗语支系;操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茶山瑶和那溪瑶支系,又称侗水语支系;汉语方言支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