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什么叫商誉减值的一些知识点,和测算商誉为未来几年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企业的商誉价值如何评估什么叫商誉减值企业的商誉价值如何评估评估方法
当前,商誉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割差法。
割差法是用企业的总体价值扣除各项有形资产和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价值后的差额,以之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只有当企业的总体价值扣除各项有形资产和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后还有剩余时,才存在企业的商誉价值,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
①必须首先知道确定企业总价值。
②对企业有形资产以及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数量和现行估算均具有准确性。这种情况下可用割差法来计算该商誉的价值。主要步骤是:
(1)通过整体评估的方法评估出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
(2)通过单项评估的方法分别评估出各类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各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3)在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价值中扣减掉各单项有形资产及单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之和,其剩余即是企业商誉的评估值。
二、超额收益法。
超额收益法是以改组企业的超额收益为基础,以之评估企业商誉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直接用企业超过行业平均收益来对商誉进行估算,理论依据是商誉的定义。根据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年限不同,这种方法一般可进而分作两种方法:
1、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在对经营状况好,收入稳定的永续性企业商誉进行评估时,可采用此方法。步骤是:
①分别评估出企业各单项有形资产与单项可指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求出它们的加总值;
②合理确定行业平均收益率ih;
其中:Br为各企业所得税后净收益之和 Cr为各企业资产总额之和
③将企业单项资产加总值与行业平均收益率相乘,求出按行业平均的收益水平计算的企业各单项资产之和可取得的收益;
④详细预测企业未来的年平均收益值;
⑤用企业未来收益值扣减各单项资产按行业平均水平取得的收益值,从而得到企业的年超收益值;
⑥选择适当的本金化率将企业的年超额收益值本金化处理,得出商誉评估值。具体公式如下:
G:企业商誉评估值
Bo:企业年预期收益
ih:行业平均收益率
Cs:各单项资产评估值加总
i:本金化率
2、超额收益折现法。当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维持有限年度时,应运用此方法来评估商誉价值,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合理确定商誉的剩余经济寿命;
②详细预测企业在剩余期内年度收益以及按行业平均收益率和企业各项资产评估总值相乘得出的收益额,差额即为企业每年预期超额收益;
③测定合理折现率,企业剩余经济寿命期间预期超额收益的折现额之和,便是企业的商誉评估值。用公式表示是:
G:企业商誉评估值
i:折现率
Bt:第t年企业预期超额收益
n:企业预期具有超额收益的年限
扩展资料
商誉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1、在新准则体系下,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到商誉的会计处理。
中国新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可以看出,中国就商誉的初始确认及计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差额式的间接计量。
按照中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相关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溢价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并不确认商誉。
2、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成本的内容。
根据新准则第20号,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分别根据准则确定合并成本以及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其中合并成本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2)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3)合并合同或协议中所约定的未来事项对合并成本的可能影响金额,但该金额计入合并成本的前提是:在购买日能够合理估计该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而若前者小于后者,则首先应对两者的计量进行复核,如果经复核后前者仍然小于后者,则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新准则对于正商誉和负商誉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正商誉,新准则规定要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结合第2号准则的要求,在确认商誉的同时还应对按合并成本所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负商誉没有采用递延收益的方式分期计入损益,而是在合并当期一次性计入损益。
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交易,即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购买日购买方的账务处理中就能够单独确认商誉,从而在合并后存续企业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单项列示,而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控股合并交易。
因在合并日账务中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入账的合并成本中就包括商誉价值,所以在合并日购买方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商誉并未单独列报,而是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而在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才需要单独列报合并商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誉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誉
什么叫商誉减值 1.什么是商誉?商誉,英文全称Goodwill,英文字面意思是能够给他人带来好感的良好口碑,中文翻译商誉之中的“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名誉与信誉,商誉是指在过去的时间周期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价值。
2.商誉从何而来?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商誉产生于对其他公司的并购或合并,也称之为合并商誉,换言之,如果没有兼并就不会产生商誉,计算商誉的方式是并购所使用的投资成本减去被并购公司的净资产。
3.商誉如何计算?商誉=投资成本-净资产
简单举例子,A上市公司在2018年花费3亿收购了一家净资产是1亿万的B公司,由此,产生的合并商誉就是:3-1=2亿,也就是说,被收购的B公司能够看得到的净资产是1亿,看不到的商誉是2亿,这就属于商誉的资本化。
4.为什么商誉减值会爆雷?我们继续以A上市公司为例,合并商誉是由于收购的投资支出所得,本身属于支出的组成部分,当A上市公司进行商誉计提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情况。
简单理解,净利润减掉了“商誉支出”的部分,当A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数值多于商誉时,即使商誉减值,仍会是盈利状态;反之,净利润数值小于商誉时,A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就由盈利变亏损,产生了所谓的“商誉减值爆雷”。
比如A上市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是5亿,收购B公司产生了2亿商誉,全部商誉计提之后的净利润就是5-2=3亿,净利润有所下降,但还不至于由盈变亏;假如A上市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是1亿,那么,1-2=-1亿,也就是说在计提2亿商誉之后,净利润变成亏损1亿,由盈变亏就爆雷了,当然,商誉计提少一些,计提5000万,A上市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就是1-0.5=0.5亿,仍然盈利。
换言之,商誉计提的幅度是影响商誉计提之后是否盈利的因素,话说回来,假如上市公司具有巨额商誉,总会存有隐忧,因此,对投资者来说,仍要回避那些巨额商誉的上市公司。
5.在哪里查看上市公司的商誉?当然,实际上商誉的计算具有不同的方式,而且较为复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要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之中查看商誉的数值即可。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之中就能看到上市公司的商誉,商誉水平合理的上市公司具有投资的安全边际,反之,不在安全范围的商誉水平则具有潜在的踩雷风险。
要明白商誉减持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商誉是什么??商誉其实就是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行为的所产生的附带产物。比如,A是上市公司,收购一个创业公司B,B的净资产2亿,但A花了5亿收购,那么多花的3亿元就是商誉。商誉体现了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
那么了解了商誉之后,其实就很容理解商誉减持的意思了如果市场环境不好,经济不景气,被收购公司可能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亏损,在财务上就需要做商誉减值。比如3亿,可能减值之后就只有2亿了。那么在财务上,他就是一个调节利润的关键点了——为了避免出现亏损,该计提减值准备时不计提,兜不住了就在某一次的业绩报告里突然一次性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商誉黑天鹅去年就出现过,坚瑞沃能、龙力生物还有游久游戏,都是很鲜明的例子!
根据前不久发布的商誉减值提示风险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484亿元。所以对于商誉减持的公司我们需要非常注意的,一旦走了熊市更深一层次的下跌,商业减持就好比是一个利空。如果你持有的个股不但出现了商誉减持,还处在股价高位,那一定是有极大风险的哦!!
无并购,不商誉。
举个例子!
1、假设我的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我现在看中了一家做手机宠物的互联网公司,于是我去并购他,说白了就是把这家公司买下来。
2、这家公司资产负债表打开一看,啧啧,净资产很少,统共就几张桌子,几台电脑~杂七杂八加起来不到10万快钱。找个机构来评估一下,没错,公允价值10万块。
3、但是我能只花10万块就买下这家公司吗?不可能啊,人家不会卖给我啊,我要只出10万,人家直接把我怼到办公家具城去了。这个公司的价值不在净资产上,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并不反映公司的全部价值。这家公司人家还有技术、团队、销售网络、游戏用户等等。这才是我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最后都会反应未来的销售利润上。
4、最后,我们经过谈判,我出价值1个亿,购买这家公司。那么这1个亿与公司10万元公允价值直接的差就是商誉----9990万元。
5、我为什么要给这么高,因为我觉得这家公司未来能给我做到每年1000万的利润。但是,三年的业绩承诺期过后,这家公司只能做到500万的利润,一做商誉减提测试,我的商誉就要做5000万的减值计提。
6、不过我运气好,赶上了互联网热潮!突然直接互联网项目大火!!于是我把这个公司包装下卖出去,把他描绘成未来的独角兽。果然遭到几家上市公司哄抢。最后一家公司出价10个亿,买下这家互联网公司。商誉为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万元。结果,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去以后,还是只能做到每年500万的利润,于是商誉减值九亿四千万。
商誉,很多人认为是“经商的信誉”,这就有点望文生义了。误认为一些很知名的大企业,商誉很高,其实恰恰相反。
什么是商誉?商誉,记住一句话:无并购,无商誉。商誉是一个企业合并另一个企业时给予的超额价值。比如A企业合并B企业,当时B企业的净资产才1个亿,但A企业认为B企业很有价值,合并过来后会给自己带来很高的盈利,于是花10个亿把B企业给并购过来了。其中超额给的9个亿,就是商誉。这个商誉9亿,是A企业买B企业时真实付给B企业股东的。因此,在A的财报上,会有9亿的商誉记载。
什么是商誉减值?就是A超额花的9亿收不回来了。原来A并购B的时候,评估B会以后每年盈利3亿,那商誉9亿3年就收回来了。但并购回来后,第一年才盈利100万,第二年甚至亏损!那必须给那9千万商誉计提减值了,因为多付出的这部分钱打水漂,白白给B企业的股东了。因此,在年末的时候,把9亿一次性全部给记提减值,相当于这9亿没了。
前段时间,不是一些名星成立个几乎空壳公司,然后有个上市企业高额并购这个皮包公司,最后再计提”商誉减值“的吗?凡是商誉很高的公司,最好要回避。
商誉减值简单点说就是高价收购的企业在整体运行之中呈现的价值缩小了,所以存在商誉减值。可能这样说并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可能能够更好的理解,如果到市场中购买一件衣服,价格是多少呢?是5000元。可以理解为这件衣服现在市场的标价就是5000元,任何人来购买都是5000元。但是到批发市场一看,一模一样的衣服,也是一个牌子的,批发价格3000元,整个批发市场的价格都是3000元。这中间存在着中间价差,怎么算呢?就算作为了商誉。
如果去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商誉呢?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市场的估值为10亿元,但是注册资本以及固定资产、实际资产才达1亿元,那么就存在9亿的商誉。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市场的估值进行着的收购,并不是按照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实际的价值进行的收购,差值部分被上市公司财务作为了商誉。
理解了商誉,那么如何理解商誉减值呢?
了解商誉减值就需要理解,上市公司收购的上市企业并不是一定能够赚钱的,可能还存在亏损以及估值的下降,如果估值下降了,那么对于商誉来说就是极大的影响。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估值在2018年间减少了10亿,那么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是多少呢?就是10亿。因为估值、运行等情况存在着较大变故,所以每一年、每一季商誉也会存在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就存在着商誉减值。而对于大幅商誉减值的情况也是存在着股价的风险,涉及到的是整体的上市公司估值。对于高商誉减值预期的上市公司,年报期间还是当规避就规避。
如果收购完成后,公司乙经营达不到收购时盈利预测的数字,就会产生商誉减值。要是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亏损,那么在财务上也需要做商誉减值。比如说:公司乙在收购完成后,承若实现5个亿的业绩,可实际收益只完成了3个亿,就表示未完成被收购时的价值承若,那么剩下的这2亿,就要从5亿的商誉里面扣除,也就是所谓的商誉减值。另外,要是乙公司未来经营一直都达不到收购时评估资产组价值的指标要求,那么在商誉中就会连续出现减值,一直到该公司的商誉值减值到0为止。
而商誉减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一旦商誉减值的消息确认出来,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就会有所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抛售,导致股价的下跌。特别要注意的是高位的个股,持有股东的获利盘比较多,趁机把股票卖出套利的人比较多,抛压盘一大无法承接,很可能就改变了股价的上涨趋势,变成震荡或者下跌的走势。
所以对于商誉减持的公司,我们在炒股的时候需要非常注意,尽量避免买入这样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在当前环境下,明显是风险大于收益的存在。即便在看好,也要等过段时间风险释放之后在进行参与。
商誉属于会计上的概念,我们先看看会计准则是如何定义商誉的:
企业在合并时,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视企业合并方式的不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应予列示的商誉,即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购买日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影响又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吸收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存在合并差额的情况下。企业首先应对企业合并成本及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在取得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并且确认了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以后,剩余部分才构成商誉。
简单的理解,就是A企业计划收购B企业,B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为1000万元,但是双方最终达成的收购价格是1500万元,多出来的500万元就是商誉。从商业上来讲,之所以会多出来500万,通常是由于B企业有一些资产按照会计准则无法确定为账面资产,比如品牌溢价、专利技术等等(实际上可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牛市的氛围下,并购往来带来股价上涨,股东便可套现离场,最终买单的还是散户)。
会计上要求商誉在确认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而是在每一会计年度期末,对其价值进行测试,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如何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则计提减值准则。
通俗的理解就是,A企业收购B企业时支付对价1500万的前提是判断B企业未来10年每年可盈利XX万,但是实际上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迭等等原因,导致这一判断无法实现,因此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商誉减值。小花在这里要说的是,2019年1月A股商誉暴雷不断,可谓是世纪奇观。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监管制度的缺失。
监管层对收购疏于监管的结果就是导致市场产生一大批高溢价收购的公司,千万别说诸如公司也不傻出这么高价收购自然有它的道理这种傻话,因为从本质上来讲上市公司跟小散的利益角度完全不一样,很多投资者会有这样一种思维,那就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是为了公司多盈利这个目标,所以收购也是为了多盈利,表面上看起来是讲的通的,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说明你上的当还不够多,举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年利润几百万但市值却在几十个亿的高市盈公司的老总有两条道路等待着它选择,正常经营和套现,老总心里明白的很,套现所赚的钱要比正常经营多的多,如此投资者跟上市公司大股东还会在同一利益链上吗,断然不会,所以产生巨大商誉的并购一定要警惕其利益的输送。
耳赵团队:商誉减值,就是一个球队刚买来的明星球员下楼脚崴了!这个赛季都上不了。亏了!
这两天是上市公司集中发布2018年年报的日子,各种故事漫天飞,十多年来都没出现过如此惨的业绩暴雷了。从数据上看,上市公司们业绩暴雷的主要原因是商誉减值。
什么叫商誉减值呢?
我们先看看什么叫“商誉”。商誉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购买一家公司,被购买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只值2个亿,结果我们溢价花3个亿买了,多支出的那1个亿,就叫做“商誉”。就像你经营一个球队,最近刚刚换了一个老板,给了你好多钱,于是你花大价钱买了个明星球员。球员本来年薪200万,你为了挖他年薪给了300万,多的100万支出在你球队的账上就计入“脚誉”(商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黄金右脚球员是被你打动了,结果过来上班的第一天,还没出场,下楼的时候黄金右脚踩了西瓜皮,脚崴了。送到医院一看骨折了,这赛季没戏了。这笔买卖就亏了啊。我们给他降薪这都无所谓,问题是我们计入账面上的那笔溢价“脚誉”(商誉),怎么办啊?怎么和老板交代啊。年终总结大会上,我们只能说,这笔溢价做的不好,减值了。
上市公司在购买其他公司的时候,人家的老板不舍得卖,咱们只好溢价,支付多一些的钱购买。多支付的这些钱买到的就是“商誉”。“商誉”也是我们买到的“资产”。当然,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买到的公司确实发展前景挺好,能挣钱。
这两年的经济情况和股市如你所见。那简直就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目前的现状是经济环境不景气,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买来的公司都不挣钱,那肯定不值这么多溢价(商誉)了。
双重打击之下,只能做商誉减值啦。其实也不是坏事,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做了比较大幅度的减值可能也是释放风险的比较可行的做法。
耳赵团队:愿知识带给您健康!
商誉是收购过程中支付的对价相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溢价部分国际上对商誉在会计上的处理有三种方式,一开始就处理掉,逐年摊销,发生时做减值;下面分别来讲:
1、一开始就处理掉
收购完成时就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抵消,这样会造成总资产下降的效果,而且对当期利润影响很大。
2、逐年摊销
把商誉视为无形资产,会计上常用的摊销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是机器设备、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摊销年限是5到40年。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摊销年限是5到20年。s
把商誉作为无形资产也正常,逐年摊销,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平滑掉了。
3、发生时做商誉减值
这是我们国家目前使用的会计准则,在并购动作发生时,把溢价部分记在“商誉”这个会计科目下,每年做一次减值测试,如果发生事实的减值,就在会计上做减值处理,也就是把商誉都去掉了,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在并购发生后会大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并购一家企业/项目,你的收入和盈利一般都会增加的,但是你并购的成本却没有计算为成本,业绩上会非常好看。
坏处就是一旦发生减值,那么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非常大,效果就是现在看到的,比如天神娱乐预亏70亿元,一次性把商誉都处理掉,来个财务大洗澡。
未来的会计准则会向摊销改变,具体什么时间落地,这个事情要看财政部的行动了。在正式的文件政策落地前,商誉减值是依旧要做的,看好手中的股票,怎么看商誉?找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会计科目“无形资产”的下一行一般就是“商誉”。
举个华谊兄弟和冯小刚利用商誉做套现的例子2015年华谊兄弟以10亿元收购了冯小刚的东阳拉内公司,这家公司的净资产经会计审计是1.3万人民币,冯小刚完美的实现了财务自由,在上次和小崔的互怼中,说自己为国家创造了多少亿的税收,这个就有点那个啥了,怎么就忘了自己的拉美公司了,利用商誉做套现,最后做减值,股民承包了你的收购拉美的财务支出,一边把自己说得是个大善人,一边利用各种规则实现“套现”和“避税”,在法律上虽然算是合规,但是自己这么标榜自己就不地道了啊,这个拉美一点也不美啊,低调一点比较好。
我主做股权设计/激励、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关注业务合作,请私信不请自来,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商誉减值是什么?我们站在财务角度,从商誉和减值两个方面来说一下。
1、商誉。商誉本来是指公司的声誉,是公司长期经营所形成的美誉度,目前属于会计的资产类核算科目,而且主要在合并报表中体现,通常来说一般有内部商誉和外部商誉之说,内部产生的商誉即为其原始定义,因为很难满足资产的定义,主要是内部产生商誉的成本很难准确计量,因此在中国会计准则下是不允许确认内部商誉价值,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均不允许确认内部商誉,所以,一般所说的商誉,都是第二个含义,即对外并购非关联第三方公司,且构成控制,纳入合并范围,这时并购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并购方按股权比例应享有部分的差额,即为商誉。
一般来说,并购方作为母公司,会编制合并报表将被并购方合并进来,在合并报表中体现商誉,母公司自身财报只会有长期股权投资而不会有商誉。
2、减值。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商誉不得摊销,但每年必须做减值测试,如发生减值迹象,必须计提减值准备,将商誉减值至其可回收成本,而可回收成本,基本按照现金流折现法的方式来计算。基本公式是将被并购方可以看做一个资产组,按其每年预计的现金流,按折现率进行折现,并汇总各年折现后的金额,如果该金额超过被购并方并购日的公允价值,则没有发生减值迹象,如果低于,则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减值准备。一般而言做减值测试前都会先看是否有减值迹象,减值迹象一般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主要是被并购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核心管理层不稳、公司战略决策重大失误等等,外部因素主要是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技术环境对被并购方企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未来经济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大,当发生上述迹象时,则会做减值测试。
好了,基于以上,我们再来说说最近A股大金额的商誉减值事情。
1、首先是商誉减值是否有合理性因素?是有的,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并不是太好,消费投资和出口都有些疲软,再叠加与美国的贸易战因素,反映到经济实体,就表现为经营收入预期的相对大幅下降,在保持折现率(资金成本并没有显著下降)不变的情况下,减值测算公式中的分子就会变小,导致预测的整体可回收成本减少,在n多上市公司构造概念并因此大量购并各类企业时,因收入预期大幅下降,自然会发生商誉减值现象。
2、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完全可能,首先是有动机,科创版注册制的预计推出,会导致上市公司壳价值下降,以前为了保住壳资源,不得不硬挺着不做商誉减值,并采取各种合规和不合规的措施,以便能够实现盈利,不至于被退市或者挂ST的title,现在壳价值下降了,没必要硬挺着了,可以将若干年没做减值的商誉减值到位了。其次是有机会,上市公司肯定不会说是因为壳价值下降才计提,如今经济环境不好已经是企业家的共识,而且贸易战确实会造成企业收入下降,这么好的理由不找,以后哪来机会。最后有方法,商誉减值测试,本身是基于管理层的假设,关键的假设一个是未来收入增长率的假设,另一个是折现率的假设,这两个假设稍微动一下,预测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数据就会差异巨大,简直是操作简单易行还合理充分,当前的经济环境完全提供了修改收入增长率假设的最合理的理由,既如此,上市企业何乐不为呢?只是减值幅度大小是否合理,也只有企业自己知道了。
以上是我浅显的分析,因学问有限,可能会有错误,敬请原谅,谢谢!
关于什么叫商誉减值,测算商誉为未来几年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